“夜間睡不好,白天沒精神。”當代社會很多人都有著這樣的困擾,西安市第五醫院專家稱,這種情況俗稱“失眠”。在醫學上,有一個術語描述這一類臨床問題——睡眠障礙。其含義是睡眠質量不正常及睡眠中出現異常行為,包括嗜睡、入睡困難、淺睡、易醒等睡眠量問題,就屬于日常話語中“失眠”的范疇。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約有27%的人存在睡眠障礙,但其中很多人并未進行專業的系統干預,任其發展。睡眠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成分,且有著嚴格的睡眠周期規律。有研究顯示在睡眠時人體會開展一系列身體“修復程序”,特別是對神經系統而言,睡眠尤為重要。
如何評估自己的睡眠狀態呢?有專業的睡眠相關量表可以進行睡眠質量評價,還有一些儀器可以輔助評估睡眠情況。
西安市第五醫院專家表示,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簡單的自評技巧:半小時左右入睡,整夜不醒或只醒一次;不夢或少夢;睡眠深沉,不受外界干擾;第二天精神充沛,沒有明顯乏力、困倦感。很多患者在出現失眠情況后習慣自行服用安(助)眠藥物,這類藥物往往存在一定的依賴性和損害,需要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部分安眠藥物雖然能保證睡眠總時長,但不能提供正常的睡眠周期結構,也不能真正提高睡眠質量,很多患者都會有雖然睡著了,但是睡不香、并且夢很多的感受。
如果想提高睡眠質量,可以從調節睡眠習慣方面入手:
保障睡眠環境的舒適性,合適的床(軟硬適中)、高度適宜的枕頭(6cm-8cm)、昏暗的環境、合適的臥室溫度(23℃-25℃)。
恰當的睡眠姿勢,可以改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發生(打鼾)。
良好的睡前習慣,如睡前半小時放下手機、減少白天睡眠時間、減少夜宵次數、睡前熱水泡腳等。
除了上述的良好習慣,還有一些看似合理,但存在危害的睡眠不良習慣:1.分段式睡眠,看似睡眠總時長一樣,但會破壞睡眠結構;2.失眠時不斷看時間,容易引起失眠和焦慮情緒;3.在床上玩手機、吃東西、看電視,會破壞“床和睡眠”的潛意識聯系,影響睡眠環境。
中醫理論中,也有一些穴位有調節氣血陰陽、安神定志,促進睡眠的效果。比如三陰交、太溪、內關,您可以通過指壓、按摩等方式刺激相關助眠穴位,調節經絡氣血,從而改善失眠。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
太溪:內踝后側與跟腱間凹陷處;
內關:前臂內側正中,手腕橫紋上2寸。
如果失眠情況較重,通過上述簡易穴位按摩方法和生活習慣改善沒能很好的解決失眠困擾,您需要去正規醫院就診。除藥物治療外,針灸對失眠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還可以避免藥物治療造成的各種不良反應。
中醫學認為睡眠是自然之晝夜交替作用于人體的反映,與營衛之氣的運行和調節有關。失眠是各種原因導致的陽盛陰虛,衛不能入于營的表現,針灸治療失眠主要以調和陰陽,安神利眠為治法,選取督脈、手少陰經及八脈交會穴之通蹺脈穴為主,可調和陰陽,清利頭目,寧心安神利眠。除針刺療法外,皮膚針法、拔罐法、耳穴法也都是治療失眠的不錯的選擇。通過調理,有助于機體自發的調節睡眠節律,恢復正常睡眠周期結構。
編輯:徐瑞霞